茅威涛、姚水娟,女,越剧旦角。浙江省嵊县后山镇人,原名姚文贤。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工旦。1932年春进越新舞台,流动演出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故演至杭州大世界游艺场时,观众已有“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指姚水娟)”的赞语。
1938年初,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在天香戏院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不仅引起界重视,而且被冠以“越剧皇后”称号。此后,她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1939年春节,她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并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在此之后,她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了更具影响力的越华剧团,在各大戏院轮番演出。她不仅在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还在教学方面也有所作为,一直是中国戏曲界的一位重要人物。
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从绍劇、京劇、中山歌等汲取营养。她擅长饰各类旦角,也能反串小生,有着非常全面和深厚的表演功底。在她的主持下,不仅传统老戏得到了新的生命力,更开启了一批新编作品,使得越劇走上了发展之道。
1954年,在《盘夫索夫》中饰严兰贞,她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戲曲會演一等奖,这无疑是对她艺术才能的一次认可。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原因,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但这都未能阻挡她坚定的艺术追求。在1976年的最后岁月里,由于病痛缠身,最终在家乡杭州逝世,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结束篇章。但她的精神和作品依然激励着后来的每一个爱好者,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上的辉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