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下腔]的演变源于对[尺调腔]的改良与融合,吸收了京剧[反二黄]的手法以及越剧早期[六字调]的元素。作为D调下的胡琴定弦1-5,宫音位置较之于[尺调]低四度,以其深沉低回的声音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中叶,范瑞娟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将京剧旋律因素巧妙融入,并与琴师合作,创造出了独特的[弦下腔]。
作为一种特殊的反调,与常规的[尺调腔]不同,适用于表达悲愤激越的情绪。在经典剧目如《梁祝》中的“山伯临终”、《祥林嫂》中的“风满天、雪满地”和《红楼梦》中的“宝玉哭灵”,都能感受到这种情感强烈的心声。
尽管板式与同属D调范围内的一些曲式相似,但在表现力上显著超越。由于其自然倾向是从较低音区逐渐升高,“往上翻”的旋律趋势使得音域宽广,从通常使用区域(1—1)到延伸至五号音区(5),并可进一步扩展至高音3甚至更高,这样的丰富变化给予了艺术家更多空间去探索和发挥。
在一些重排或新编剧目的重要场景中,如《北地王·呼天痛号进祖庙》、《情探·海神爷降下勾魂的令》,通过精湛技艺将悲愤、激越、波澜壮阔的情感传递出来,使观众能够体验到更加生动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