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力量非等闲 博士著书得灵感 专业从事美学和戏剧学研究、《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一书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谨在关于该书写作的体会文章《感受草根阶层的精神脉动》一文中这样写道:“在台州的考察越是深入,我越是为这样一个现象感慨——在那里民间戏剧演出的复苏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我非常之惊讶地看到,这样的复苏不仅仅是指民间戏班仍然在演出千百年来中国普通百姓喜爱的那些传统剧目,而且还指戲班本身曾經被抛棄了的大量行业规范、组成形式、戲班班主和演职员們之间關係、戲班運作方式恢復等等;纵然经历了“”这样的中断,民間戲團原有的那種颇具特色的自然形態,却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得以重建。” 傅谨博士寫的一本關於台州戲團的專著出版後,《南方周末》、《中國文化報》、《博覽群書》等報刊均發表了評論文章,獲得學界廣泛好評。實際上,這本名為《草根力量》的學術專著,靈感主要來自溫嶺戲團,主要寫的是溫嶺戲團,即溫嶺民間劇團生的存活狀態、內部遠作方式等。
溫嶺民間劇團第一次進入傅諫博士眼前,是1993年的12月,其時,在浙江省藝術研究所工作的他,在村莊觀摩當地首屆民間職業劇團聯合展演後,他回到杭州後,在《杭州日報》副刊上寫了一組名為《溫岭看戲側記》的小文章,結果大受歡迎。從此,溫岭和台州市區域性的民間舞蹈隊逐漸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傅諫也曾應新華社、《光明日報》、浙江電視台等新聞媒體之請撰寫過許多相關文稿,並接受無數次訪問。在接受訪問時,他總要反覆強調一點:民間歌舞隊是中國歌舞現實存在最重要的一翼。此後,每當傅諫博士有空閒時,就會帶著他的筆記簿去到各個角落,用心聆聽每一個聲音,用眼睛去捕捉每一個細節。
八年追踪考察后,一部巨大的作品終於誕生——《草根力量-------台州戏团田野调查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除了學術界對其熱烈討論外,更有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三套頻道及其他權威新聞媒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都紛紛將注意力投向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性文化現象。
赖有园丁勤护持 根扎民间枝叶茂 应该说,這些現象並不是偶然發生的。傅諫博士在書中將這些地方性藝術集群概括為營業性、流動性和職業化。他們必須面向市場演出,要努力以高質量獲取觀眾青睞。在人員聘用上,這些地方藝術集群採取靈活聘用策略,其中包括來去自由的人員。而分配模式,大多采用“級別計場報酬制”,即頭牌(頭牌)或領袖人物以及其他主要角色獲得較高收入,而普通或龍套人員則依照場次計算付款,有利於激勵人心並打破“大鍋飯”。
這些地方性的組織不僅僅停留於傳統行業標準,它們還擴展到了新的創意領域,以適應時代變遷與市場需求。在技術方面,它們開始使用更先進的手段,如手提電腦控制電子字幕顯示屏,以及精緻化的小型化設備,使得整個表演更加現代化、高效。但同時,也保持了傳統元素,不失其獨特魅力。
温岭市文化局对这些地区性的艺术组织给予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交流学习,如举办专门节庆活动,将这些地区性的艺术家带到市级乃至国家级赛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认可。这一切都使得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能够扎根于这里,与这个社区紧密相连,为这个社区带来了无限活力与欢乐。(记者 黄晓慧) (摘自 《温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