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曲宝库中,越剧《红楼梦》是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1957年,上海越剧团的编剧徐进根据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改编成了一部独具特色的越剧作品。这部作品不仅保留了原著中的宝黛爱情故事,也在有限的范围内体现了原著精神风貌。
1958年2月至3月,越剧《红楼梦》首次公演,连演54场,场场爆满。它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被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进京演出,并获得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1960年赴香港演出,也轰动一时,并因此决定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
主演王文娟和徐玉兰,以及导演岑范,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一部经典之作。在1年的拍摄后,这部电影于1962年完成制作,在中国香港放映时再次引起轰动。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它很快遭到了“雪藏令”。
然而,在1978年的春天,《红楼梦》再次走上银幕,被人们重新发现和热爱。这一次,它更是风靡全国,每个城市都有影院24小时不停地播放。这部电影创造了中国观看人次最多的记录,累计票房超过2亿,当时票价只有2毛钱。
如今回顾这段历史,无论是对戏曲界还是对影视界来说,都是一段令人怀念和感慨深长的岁月。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如何用自己的努力为这个世界带去喜悦,用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戏曲与现代社会之间不可思议的情感联系。而这份连接,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曾经激荡过我们的每一个瞬间,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屏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