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故事背景下,越剧艺术家们精心创作了一部戏曲作品,展现了宝黛爱情故事的深刻与美丽。1958年,这部戏曲首次亮相公众眼前,由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她们以出色的表演技艺,将宝黛的情感世界带入舞台,每一幕每一个情节都让人回味无穷。
1957年,当时的上海越剧团编剧徐进根据曹雪芹原著改编成越剧版《红楼梦》,消息传出后,全体团员竞相争取扮演“林妹妹”或“宝哥哥”的角色。当时已是越剧界知名女伶王文娟,即便面对明星云集的上海越剧团,也未必有把握能夺得这个角色。但当后来徐进和团领导找到她,让她饰演林黛玉,她毫不犹豫地表示:“如果不能好好表演,就砍我的头。”
1958年2月至3月,《红楼梦》首次上演,连续54场热门票,一时间成为风靡一时的热门话题。随着其声誉日渐扩大,它被选为1960年的国庆10周年献礼,并于同年赴香港巡回演出,在那里引起了轰动。在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无数人寄予厚望,对这部作品充满期待,最终决定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其搬上银幕。导演岑范、主角王文娟与徐玉兰,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经过一年多的拍摄终于完成了这部电影。
然而,不幸的是,《红楼梦》在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停映,但并没有阻止它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1978年,该影片重新放映,再次掀起巨大的波澜,全国各地观众纷纷前来观看。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国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创造了历史上的许多纪录之一——累计观影次数超过5000万人,是当时中国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一部影片。
如今,当提及到“林妹妹”、“宝哥哥”,人们仍然会想起那位曾经登上舞台与银幕,为我们带来了如此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人——王文娟。她和同样享誉盛名的徐玉兰,以她们卓绝的情感表现和深邃的人物塑造,使得这段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份留给我们的艺术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更是一种激励,将来世代追求更高更美的声音永远流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