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拜寿大联唱越剧香莲案观后感

不久前,我在浙江温州的越剧演艺中心目睹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新编京剧移植的越剧《香莲案》。这部作品不仅赢得了当地观众的心,甚至已经成为该剧院基层巡演的保留剧目之一,并且在排练过程中成功传承了老、中、青三代演员之间的艺术遗产,现由20多岁的青年演员担任主角。

一出新的戏种,不仅能吸引观众,而且能够有序地进行传承和推出新人,这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这也证明了这个剧院对艺术事业认真务实。作为原京剧编导,我对于他们取得成就感到无比欣慰,同时,对于兄弟戏种间相互借鉴和再创造,以及戏曲建设所带来的益处,又添几分新鲜感。

《香莲案》,自2011年在第六届中国京剧节上获得一等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后,便荣获“文华剧作奖”。随后,它先后被多个院团移植。在越劇中,這首次呈現於舞台的是溫州。近年来,溫州越劇曾經多次來天津表演,在天津大劇院及中國大戲院亮相,給觀眾留下這是一家比較年輕、充滿活力的團隊印象。由徐玉蘭派小生黃燕領銜主持的一些傳統與新編劇目深受觀眾喜愛,並獲得好評,有些熱情戲迷成為他們忠實粉絲。而溫州,這裡讓我想到了古老戲曲之鄉。我們南戲自宋代便形成,在此已有千年的歷史,其影響深遠。傳統劇目如《張協狀元》、《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等開啟了「狀元負心」的先河,而秦香蓮、陳世美故事承其余脈,延續至今。越劇版《香蓮案》的重新詮釋,是對兄弟戲種的一種別具一格意義,也是歷史上的反哺回歸與遥相呼應吧!

2015年12月31日,我參加了首場公映時段觀看過後記憶猶新,那晚正值朱晓平饰秦香蓮舞台生活37周年紀念,她身為原京劇編導,本次她以另一身份走上了温州市立大会堂舞臺。她並未忘記初衷,即通過創作將她的經驗和見解傳達給後世。

當我進入會議室時,一個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如何使更多優秀作品“傳得開、留得下”?答案似乎藏於這樣一個質疑點:是否可以通過創建新的合作機制和獎勵政策來激勵更多優秀作品進行改編或創作?從而打破目前“十戲九不同”的局面?

雖然我們仍處於探索階段,但至少有一件事是明確無誤:只有繼續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只有鼓勵藝術家的創意才可能找到解答。我們需要勇敢嘗試,不畏艱難,以期為中國戏曲藝術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總結起來,《香莲案》的搬运与展现,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尝试,它既展示了现代化管理与创新制作手法,也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独特桥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或许能从每一次尝试中汲取经验,从每一次失败中寻找教训,最终为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戏曲文化注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