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变得斯文败类的?
记得初中时,我是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每天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打闹成一片。我的朋友们都说我“不务正业”,但是我总觉得那是一种自由,那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抗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社会对于人的期待和期望。我不得不适应新的角色,开始学习如何装饰自己,从穿衣搭配到言谈举止,都要符合所谓的“高雅”标准。但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压力,一种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能够成为某种模样。
我渐渐学会了如何在社交场合中保持冷静,不让自己的情绪暴露出来。这让我成了一个表面光鲜亮丽的人,但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这种变化,让我的朋友们称呼我为“斯文败类”。
他们说,这个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失去了原本热情和纯真的年轻人,他们只追求外表上的完美,而内心则变得空洞无物。我想,这也许确实有些道理。但是,我是否真的失去了最初那个自信而又鲁莽的少年?还是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体验生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回想起过去,那些肆意奔放的情感,那些真挚的友谊。那时候,我们没有虚伪,没有掩藏,只有真诚与激情。
现在,每当有人问及我的改变时,我都会告诉他们:“我并不是因为害怕或懦弱才变成这样。”而是在于认识到了生活中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即使在外表上看起来像个“斯文败类”,但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那个曾经疯狂、勇敢、纯真的小男孩。
或许有一天,当所有的人都认为我已经完全融入这个社会,并且忘记了那个原始自我时,我会找到机会再次展现出真正的自己——那个曾经在操场上奔跑、笑声此起彼伏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