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乐清县新民、共合两个越剧团合并为越剧团,此举旨在汇聚力量,以更强大的阵容推动这门传统艺术的发展。随后,在1955年,团队经过正式登记,并改名为乐清越剧团,这一名称不仅标志着其独立身份,也预示着将来更多的辉煌与成就。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乐清越剧团不得不暂时解散,但这一段艰难岁月并未阻止演职员们追求舞台上的梦想,他们纷纷加入文艺宣传队,从而继续在新的领域展现他们的才华。
1977年,当文化氛围逐渐放宽之际,乐清越剧团得以重组,并开始了自我革新和探索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该剧团不断地打破陈规陋习,不断地创新表演形式,使得越戏走上了正轨。1979年的上海和杭州巡演特别是《双玉蝉》的成功上演,为该剧团赢得了全新的声誉,其中张腊娇和王少楼等人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随后,该剧团又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丁绿云、周雪芳、张金花、竹艳玲、裘莲英、林福娟以及王新花等,他们各具特色,为当代越戏增添了鲜明色彩。此外,那些杰出的导演如方裕富、陆贞芳、陈婉玲和杨鹤鸣也对该剧團产生了深远影响,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飞跃。
近些年来,该劇團还孕育出了许多新星,如张妙玲、童红霞及李美凤等,这些青年才俊带来了更加活泼热情的情感,以及崭新的视角,为古老的越戏注入了一股更新鲜的血液。同时,该劇團也制作了一系列立意深刻风格独特的小品,如《莫问奴归处》、《野山菊》、《汉文皇后》、《沁公主》及《倾国佳人》,这些作品在省市级戏曲节会中屡获殊荣,其中《洗马桥》的优异表现赢得了第七届中国戲曲節的大奖。
历经数十年的磨砺与挑战,乐清市 越劇團 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且有幸于1985年的冬季,在京城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领导献礼。而2000年11月,它又被邀请到香港进行巡迴表演,这次海外之旅也让它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与赞誉。当新闻媒体30多家报刊及电台撰文评价报道时,全社会都对此感到骄傲。而中央电视台以及浙江电视台都录制并播放过该劇團的现场表演,同时浙江音像出版社还出版磁带,使其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标性品牌。
通过这些努力,该劇團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受欢迎和卓有成就的一个著名娱乐集体。它曾多次荣获“浙江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一级剧场”的称号,是国内外同行所敬仰的一份宝贵财富。而历任主要领导者如陆贞芳、高德良、何小平等,每一位都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人生故事,将他们自己的智慧与热情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去,不断推动着这项伟大的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