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乐清县新民、共合两个越剧团在激情澎湃的艺术氛围中合并为一支强大的越剧团队。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1955年,他们在完成了对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的繁琐程序后,以更加专业和权威的名义更名为乐清越剧团。在那段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大环境下,“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曾经辉煌如今却面临解体之危。幸运的是,一批有志青年演员决定转而加入文艺宣传队,将他们精湛的技艺应用到新的领域——“样板戏”与歌舞节目上。
然而,那些热爱艺术的人的心不死,他们渴望重返舞台,用他们最擅长的越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1977年的春天,他们实现了这一愿望,重新组建起了乐清越剧团。这次重生,并非简单复制过去,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创新的心态来探索和改革,使得这支小小的戏班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经过不懈努力,这个小组很快便展现出了他们卓越的一面。在1979年的上海及杭州巡回演出中,他们以《双玉蝉》等经典作品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其中花旦张腊娇的小倩女形象,以及小生王少楼那深邃的情感表达,让人难忘。王少楼也因此被誉为“浙江范瑞娟”,他的名字成为了当时流行语中的金字招牌。而除了他以外,还有丁绿云、周雪芳、张金花、竹艳玲、裘莲英、林福娟以及王新花等众多才华横溢的演员们,也都凭借自己独特的声音,为这个时代增添了一抹色彩。
导演方面,也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人物,如方裕富、高明智、陈婉玲和杨鹤鸣,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诠释这些古老戏曲,为其注入现代元素,使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此外,还培养出了许多新星,如张妙玲、小童红霞及李美凤等,她们各自带来了不同的风格,为这个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乐清市越剧团拥有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且风格迥异的小品,如《莫问奴归处》、《野山菊》、《汉文皇后》、《沁公主》、《倾国佳人》,每一部都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心灵交流。在省市级重要戏剧节会上,它们频繁地获得高奖,其中,《洗马桥》的成功让它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这无疑是对这个集体最高荣誉之一。
十余年的时间里,该集体遍布大江南北,不仅在国内享誉,更是在1985年的冬季,在北京中央领导怀仁堂献礼。2000年11月,它还应邀赴香港进行表演,在那里收获了更多赞誉。这一切都证明了该集体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著名的一支力量,被新闻界30多家报刊电台广泛报道,并被中央电视台录像播放,同时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磁带供大家聆听,从而使得它成为今日我国最受欢迎的一个家庭娱乐活动之一。
历经数度评选,乐清市越劇團分别被評為「浙江省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浙江省一级劇團」,這些榮譽證明它已經成為當代戲劇界不可忽視的一員,其领导层包括陆贞芳、高丽云尧、何宝良及蒋振喜等人,他們全身心投入于藝術創作與傳承,並讓該團隊繼續向前發展,保持其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