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华剧团于1947年9月在上海国泰大戏院正式成立,首演剧目为《未婚妻》,由芳华剧团改组而来,以竺水招(又名竺云华)为首。该团的主要演员包括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和赵雅麟等。剧务部门则基本上是“芳华”的人员,其中包括徐进、韩义和金风等。
1948年2月,云华剧团迁往龙门大戏院继续表演。在5月份,竺水招尝试从旦角角色转变到小生角度,与戚雅仙搭档共同登台,她们分别饰演了《凤泊鸾漂》、《渔娘》、《夜上海》等多部作品。
到了9月份,云华越剧团再次搬迁至恩派亚大戏院,并在那里上演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未婚妻》、《十字街头》、《白了少年头》、《屏开雀选》以及《林冲与鲁智深》,这些都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越剧佳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5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十姐妹”联合义演启发的一些成员如竺水招、戚雅仙、吴小楼、高雅麟及吕云甫等人决定脱离老板控制,他们成立了七友公司,这是一家采用拆账制度运营的姐妹班,这也是越剧界中最早建立的一家这样的合作社。
然而,当竺水招在1949年的末尾前往香港后,原有的云华越剧团便宣告解散。部分成员很快加入新成立的华东越剧实验队。在1951年,当竺水招自香港回归上海后,与商芳臣、筱水招及蒋鸿鳌共同重组了新的云华越劇團,並积极参与戏曲改革活动,还参加了一场为了捐献飞机和炮弹而举行的关于《杏花村》的联合义演。
此外,该团还曾经表演过现代话题性强的小品,如《为了明天》(For Tomorrow)及历史题材的大型歌舞秀,如《文天祥》(Wen Tianxing)。直到1954年,该艺术集体开始在江苏省进行巡回表演,并最终定居南京,在那里它被改造成一个民营公助性的实验性质的艺术单位。而到了1956年3月,它终于成为了一家完全国营化管理下的南京市越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