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寿华,1922年10月出生于浙江绍兴,是一位杰出的鼓师和中员。他出身于艺术世家,从小便被深深地吸引到了戏曲世界。13岁时,他开始在大班下学习艺事,并在1940年迁至上海,在林宝庆的指导下,转而专注于越剧打鼓的学习。
胡寿华先后加入了刘金招、邢月芳、丹桂等剧团,以及东山越艺社和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改名为上海越剧院)的乐队,以其卓绝的鼓点技巧,为百余部经典戏目贡献了无数精彩演出。这些作品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孔雀东南飞》、《劈山救母》以及《情探》,等等。此外,他还参与录制了许多越剧唱片和磁带,并为多部电影配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三看御妹刘金定》、《烽火姻缘》及《舞台姐妹》,等等。
胡寿华对传统锣鼓点法进行了革新,融合了徽州板式、乱弹技巧以及嵊绍民间锣鼓元素,使得越剧中的锣鼓演奏更加丰富多彩。在他的努力下,这门独特的技术不仅提升了戏曲表演水平,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
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越剧音乐理论的论文,其中最著名的是《越剧锣鼓分类及应用》,这篇文章成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的一部分,被广泛引用和研究。通过这些工作,胡寿华不仅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人文遗产,更是推动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工作者向着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