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越剧要学多久能学会胡寿华鼓师的音乐之旅

胡寿华,1922年10月出生于浙江绍兴,是一位杰出的鼓师和中员。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家庭,从13岁起便开始学习戏曲表演,并在14岁时成为绍兴大班演员。1940年,他前往上海拜师林宝庆,开始了他的越剧打鼓生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先后加入了刘金招剧团、邢月芳剧团、丹桂剧团、雪声剧团以及东山越艺社和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等著名戏曲单位担任乐队鼓板。

胡寿华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乐队成员,而且还是一位深受爱好者喜爱的教师。他曾在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上海越剧院学馆以及80年代初成立的上海市各区越劇團培训班兼课教授,分享他对越劇乐隊伴奏技艺的深厚理解和广泛经验。在近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参与过百余部大戲的演出,其中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孔雀东南飞》、《劈山救母》及《情探》,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欣赏。此外,他还执导制作了众多经典录音带,为电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及《三看御妹刘金定》的音乐配樂做出了不可或缺贡献。

胡寿华对待音乐有着极高的热忱,对于锣鼓点板式腔调作出了革新尝试,使得徽州地区特有的民间锣鼓与绍兴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锣鼓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旋律,还增添了一丝灵魂。通过他的努力,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独特的声音体系,即所谓“响亮而清晰,有节奏感,同时又能流畅地表现各种情感”。他撰写的一系列论文,如《越劇常用鑼鑼經》、《過門及唱腔伴奏指引》,为当时许多艺术教育机构提供了宝贵教材资源,而其关于“ 越劇鑼鑼分類及其應用”的論文,更是成為後來出版的大型學術集成中的重要資料之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