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拜寿越剧歌曲的艺术殿堂

顾锡东在1982年创作了越剧剧目《五女拜寿》,这部作品曾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代表作,并在198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获得了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作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生命组成的重要一部分,《五女拜寿》与北京人艺的《茶馆》相似,是小百花团队看家戏和奠基力作。

该剧不仅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冲突激烈,引人入胜,其传达的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如孔孟之义、伦常孝道,也通过镜头语言进行了更为集中的表达。家庭文化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小农经济模式成为个体生存模式,“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塑造美德与规范社会秩序。

儒家的仁学强调亲子之爱处理社会关系,而外在物质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家族地位象征;二方面是维系长幼尊卑伦理秩序;三方面完善内在精神。而外在空间与内在精神互为支撑又互为拆解。在“五女齐全”的大家庭中,物质空间愈发达,但个体内心反而萎缩。

尽管家庭富贵满堂,却充斥嫌贫爱富、排挤不公偏见。要维系成员关系需双向度,不可单向度。此时三春和丫鬟翠云找到了道德伦常,为被弃非亲生女儿寻找“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戏曲电影《五女拜寿》保留原种基础增加变化,如正反打镜头面部特写空镜头抒情等增强故事戏剧性可看性,将听戏转变为看戏。然而20世纪末至90年代初戏曲与电影疏离,在新世纪商业艺术发展大众娱乐位置重回。但三十几年前的《五女拜寿》江浙农村放映仍能达到“人山人海”效果显示中国观众对戲曲感情记忆及地方戲所特有的在地性值得重新唤醒。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