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县咸丰年间流行的“落地唱书”曲调,源自当地民歌与佛曲中的“宣卷调”,经过艺人改造形成四工合调、哀哀调和呤哦调。其中,呤哦调最为流行,是早期越剧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收了湖州曲艺三跳元素,演唱时以“呤哦依呤哦”为衬词,因而得名。南北两派艺人在演唱风格及曲调上有所差异,形成了南调和北调两大分支。在南部,“喊风高低”和“哭腔”等表现手法较多,而北部则以说唱性强著称,有着丰富的板式变化。
1906年,“落地唱书”舞台化,为越剧小歌班奠定基础。这一时期虽然仍用呤哦調,但音乐形式更加丰富,并区分生、旦、丑三种行当。表演方式从单独一人主唱转变为台上演奏和后台帮腔,或是接道场合互动。此外,只使用竹制尺板与笃鼓作为节奏器材,其敲击声具有特定的节奏感,被称作“的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