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唱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越剧的曲调来源广泛,融合了浙江本土的民歌小调、佛曲中的“宣卷调”等多种元素。这些曲调经过艺人们的不断改造和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越剧唱腔。
其次,越剧有三大基本曲调:四工合调、哀哀调和呤哦调。其中,呤哦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之一,它流行时间最长,并对后来的越剧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呤哦调又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南派以喊风高低明快著称,而北派则以闭口平稳而易学易唱闻名。
再者,越剧在板式上也较为丰富,有慢板、中板、快板和散板等,不同情绪或人物性格也会采用不同的唱腔和哭腔。在表演形式上,从单人主唱一开始逐渐发展为台上演唱与后台帮腔相结合,或接用不同行当之人的演出,这样增强了戏剧效果。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落地唱书”逐渐从茶楼酒肆搬进舞台,被称作“小歌班”。这个阶段虽然仍然使用呤哦调,但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生、旦、丑等行当区分角色,并且节奏由竹制尺板及笃鼓敲打,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综上所述,即便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之后,越剧依旧保留着其独有的特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