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杨爱妮绘声绘影19年风华传承弘韵越剧团乔迁之喜专场盛宴

昨日下午,弘韵越剧团在新家——工人文化宫举行首场专场演出,庆祝“乔迁之喜”。这支已有19年历史的民间团体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从八旬老人到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是见证了这个最长寿民间剧团历史的见证者。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民间剧团,那时人民路不像今天那样喧闹拥堵,“娱乐”这个词离大家生活还有点远,但金雅仙仍在朝九晚五地工作赚钱养家。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但谈起当初建团情景,她总忍不住要笑。

最初15名队员基本都是40岁以上的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普遍年轻化,职业也更多样化。1995年,小琮琮与弘韵结缘,他是从无锡考到苏州大学旅游专业学生。那时他听见北寺塔传来丝竹声,一推门而入惊喜地发现一个正在排练的剧团,其中竟然有熟悉的人物——金阿姨。她热情把小琮琮拉入团,每个礼拜都让他来排练、教唱腔、身段。傅仕琮说,有时候练得太晚来不及回学校,就住到她家去,还做很多好吃的给他吃。

小琮琮毕业后回到无锡,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但每个月都回来参加剧团演出,那是一个还没有高铁时代。他坚持两地跑十多年,让所有演员和老观众们都很感动。在2012年的地点——工人文化宫,每场演出都会留时间让观众上台演唱昨天是他们入驻之后的首次演出。

经过多方联系,最终工人文化宫负责人被他们故事打动同意他们入驻:“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都乐坏了,这个结果好得出乎意料。”殷萍满脸期待地向记者讲述自己对于剧团未来的构想,因为入驻这个老城区群众文化核心,对于弘韵来说意味着一次“新生”。

首场演出的后台,殷萍正在忙碌地化妆,资深老听众杨菊萍就在一旁帮忙递东西、整理衣服,就像是一个剧團同事那样和谐。“我们当初取名叫弘韵,就是希望作为一支民间劇團,可以把越劇優美韻味傳递給所有人。”弘韵越劇團里觀眾與員無距離,這點讓所有人的心中充滿溫暖跟著许多正规表演場合後台化妝間“非請勿入”的規矩不同,弘韵後台為觀眾開放,因為業余團隊沒有專業化妝師,每個人都要自己動手化妝,即使是在忙碌之中也不忘感謝熱心觀眾送來熱食支持他們;得知劇團裡服裝道具都是員自費購買,以及每場皆由員自行分紅,有些觀眾本身即從事商業活動,也會悄悄幫助增加設備或邀請外籍藝術人員參與合作舉辦大型活動。

在弘韵還有一個不成文規矩,每場前由4-5位觀眾上臺歌唱,即便是這些時間表現規格也絲毫不会降低。每次四五個歌唱名額總是不夠,便只能自己排一個順序表,每次輪流排隊上去唱。而這樣的一切,都讓這支民間劇團更加顯露出其「根」與「魂」。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