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弘韵越剧团在新家——工人文化宫举行首场专场演出,庆祝“乔迁之喜”。这支已有19年历史的民间团体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从八旬老人到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是见证了这个最长寿民间剧团历史的见证者。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民间剧团,那时人民路不像今天那样喧闹拥堵,“娱乐”这个词离大家生活还有点远,但金雅仙仍在朝九晚五地上班赚钱养家,不时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文艺骨干。那一年,她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政策,不久后,“弘韵越剧团”诞生于北寺塔的小剧场。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她回忆当初建团的情景:“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苗条。15个人就是喜欢唱戏才聚起来的,我们每次演出自己化妆,都像鬼一样。”
最初舞台简陋,没有音响、没有服装、没有专业姿态和步伐,但在那个娱乐生活匮乏年代,金雅仙这支队伍还是很快吸引了一大群忠实观众。随着时间推移,弘韵发展得越来越规范。队员们有了钱就凑一凑,有时热心老听众也会帮忙出把力。慢慢他们有了演出服、道具、音响……“一直是穿着便服演出,然后买了演出服之后,我们上台都不会走路,有的人还绊跟头,这些闹笑话。”记者采访时,一位名叫杨菊萍的老听众笑着点头,她几乎没有错过几场演出。
时代留痕清晰可见:不仅仅是阿姨变阿婆、小姑娘为人母这样的年龄增长,更是队员构成巨大变化。在最初15名元老中,大多数是40岁以上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普遍年轻化,并且职业多样化,如个体户经理白领职员医生大学生等等。
傅仕琮与弘韵结缘要追溯到1995年,他考入苏州大学旅游专业。一天他来到北寺塔,看见传来的丝竹声惊喜地发现一个正在排练的小剧团,其中竟然有人熟悉——金阿姨。他跟随无锡的一个剧团去苏州表演,当时与金阿姨同台,他特别喜欢她。“我从小就喜欢越剧,我13岁的时候还跟着无锡老家的一个剧团到苏州表演,当时我和你同台,你特别喜欢我。”傅仕琮口中的“你”就是那位曾经的小书童,现在则成为第一代掌门人的殷萍。
傅仕琮回到无锡,在保险公司任职,却坚持每个月回来参加剧集,这份坚持持续十多载。当夜幕降临,在工人文化宫的一次特殊夜晚里,他们迎来了新的篇章。这座文化宫让他们感到温暖,因为它不仅是个展示舞台,也成为了他们故事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充满爱与期待的地方,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荣耀。在这里,每一次脚步踏上的土地,每一次声音回荡,都承载着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对未来美好事物期待的一种宣言。
此刻,与我们并肩站立的是一支既古朴又现代化的声音,一支既怀旧又向往未来的灵魂。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地方,它是一片心灵共鸣的地盘,是一段传奇故事即将展开的地图。在这里,无论是在繁忙或闲暇之余,无论是在兴奋或平静之际,我们都会找到属于我们的位置,用我们的歌声诉说我们的梦想,用我们的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我们的眼神映射彼岸世界。而这一切,只因为有一颗执著于传承与创新的心,以及永不放弃追求完美的声音。在这里,没有边界,只有永恒;只有深情,只有激情;只有希望,只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