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弘韵越剧团在他们新的家——工人文化宫举办了首场演出。来宾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年观众和大学生,一共有19年的历史,他们都是这个最长寿的民间剧团见证者。在1993年,当金雅仙和14个戏迷成立了这个民间剧团时,人民路还不如现在那么喧闹,“娱乐”这个词离大家的生活还有点远,那时候她仍然在上班赚钱养家,但没事的时候会扯起嗓子唱几句,这是单位文艺骨干。那一年,她首次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的政策,不久之后,“弘韵越剧团”就诞生了。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她回忆当初建队的情景:“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苗条。15个人就是喜欢唱戏才聚起来的,我们什么都不会,每次演出我们都是自己化妆,都像鬼一样。”
最早的舞台很简陋,没有音响、没有服装,只有便服登台,但在那个娱乐生活匮乏年代,金雅仙这支队伍还是吸引了一大群忠实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弘韵越剧团发展得越来越规范。虽然所有队员都有工作,只是在业余时间排练演出,但大家都严格遵守时间表,即使饭菜等待也不及吃,有时热心老听众也会帮忙出力。
慢慢地,他们有了专业装备和道具。“一直是穿着便服演出,然后买了演出服之后,我们上台都不会走路,有的人还绊跟头,还闹很多笑话。”金雅仙讲述这段往事时,她身边站着杨菊萍,一位熟悉每个小故事并多次帮助弘韵“提档升级”的老听众。
殷萍,是原来的第二代掌门人,现在40多岁依旧工作,在最初建队的小姑娘中是最小的一位,而现在能力很强。她曾经把剧团交给殷萍处理,并对记者说:“那个时候我就把剧团放心地交给她了。”时代变迁令队伍发生巨大变化:最初15名成员基本都是40岁以上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普遍年轻化,职业也更加多样化,从个体户到经理,再到白领职员医生大学生等等。
傅仕琮是一个与劇團結下情缘的人,他读的是旅游专业,在苏州大学学习。他被一阵丝竹声吸引进去,看到了一个正在排练的小型剧场,其中竟然有一位熟悉的声音——金阿姨。这份结缘追溯到1995年,当时他刚考入苏州大学,那一次偶遇成为了他加入劇團的一个转折点。
傅仕琮成为第一批受过系统训练的小学徒艺术家,他对音乐、舞蹈和歌唱都非常投入,而且性格开朗,对于他的表现,全体成员赞誉不已。当傅仕琮决定回到无锡保险公司工作,却继续参与每个月一度参加剧团活动,这让所有人的意外惊喜,因为他们以为再也看不到小琮琮一起上的舞台。但正如那时期火车或汽车颠簸而来的傅仕琪,每月周末坚持两地奔波十多载,让整个社区感受到了他的奉献精神。
2012年的春天,大好日子里,他们搬进新址——工人文化宫。而今天,这里承载着又一次盛宴庆祝:乔迁之喜。一场充满期待与希望的大型晚会将拉开序幕。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传统音乐,与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相融合;你可以看到精致华丽的戏服,以及那些温暖真挚的情感;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也许是一碗热腾腾的手抓饼,或是一盘鲜香四溢的地瓜酱汁;你甚至可以亲手制作一些独特的小礼物,用以纪念这一刻。
这种互动式交流,让人们感到温馨而亲切,就像是家庭聚餐中的欢笑,无论年龄如何跨度,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仅如此,这里的每一位观众也是这支民间乐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编织了一张丰富多彩的情感网。这一切,都源自于“弘韵”,一个名字,它象征着传递美好声音,为世间带去欢愉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