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盛宴已有19年历史的民间团体弘韵越剧团专场演出庆祝越剧演员头像图片传承与创新共奏

昨天下午,弘韵越剧团在他们新的家——工人文化宫举办了首场演出。来宾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年观众和大学生,一直到最年轻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民间剧团历史见证者。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这个剧团。在那个喧闹不多、娱乐概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她仍然在上班赚钱养家,并在业余时间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的文艺骨干。那一年,她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的政策,不久之后,“弘韵越剧团”诞生了。19年后,金雅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她回忆当初建团的情景时总忍不住要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较苗条。15个人就是喜欢唱戏才聚起来的,我们互相笑话一番,然后就上台去唱了。”最初的舞台很简陋,没有音响或专业姿态,但即便如此,这支队伍还是吸引了一大群忠实观众。

随着时间推移,弘韵越剧团逐渐规范化发展。尽管所有成员都有稳定的工作,只是在业余时间来排练和演出,但大家都严格遵守时间表,即使饭点过去,也不能中断排练。当资金充足时队员们会凑合用钱,有时热心老听众也会帮忙出力。这导致他们慢慢拥有了演出服装道具,以及更好的音响系统。“一直是穿着便服演出,最终我们买来了专用的演出服装,上台后几乎无法走路,有的人还绊倒过脚,还发生过很多趣事。”记者采访时金雅仙提到,而杨菊萍则微笑地点头。她是一位久经战阵的大型支持者,从19年的第一场戏开始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次演出;她对每一个小故事都如数家珍,对于她的帮助,更是不胜感激。

与此同时,在这支民间剧团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留下的痕迹:不仅是阿姨变阿婆、小姑娘为人母这样的年龄增长变化,还有队员构成上的巨大转变。最初15名队员基本都是40岁以上的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则更加年轻化且职业多样化:个体户经理白领职员医生大学生等等。

傅仕琮故事也是这样,他在1995年的苏州大学读旅游专业那段日子,与弘韵结缘。他是一个13岁就开始跟随无锡老家的剧团到苏州表演的小书童,那时候他遇到了金阿姨(即金雅仙)。五年后,当他考入苏州大学的时候,他被拉进了这个小家庭。他每周都会去参加排练,被教导如何唱腔身段特别细心,有时候因为晚归学校吃不饱,就住在金阿姨家里,还得到了许多好吃的小吃。

傅仕琮毕业后回到无锡,在保险公司工作,但他依旧坚持每月回来参加他的“第二家庭”的活动。一路火车或汽车摇曳而至,他坚持这么做十多载,让人们惊叹于他的毅力和忠诚。在2012年的新居——工人文化宫举行的一次盛宴中,每场必需留空间给观众参与歌曲表达,这让他的努力得到更广泛认可。而对于未来,本部落已经设想好了自己的美好愿景,因为入驻这种地方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一次“新生的”机会。

首场成功后的背景幕布下,本部落正在紧张地准备接下来的一切。而那些资深观众,如杨菊萍,则以一种同事般亲密无间的地方式协助他们整理衣服递送物品。她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无论是在繁忙前夕还是喜悦之际,都能共同分享彼此的心情与期待。本部落自称其名称“弘韵”,正是为了传递这一流传千古的声音美妙旋律给世间所有人的梦想与希望。而今天,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地方,将这些精彩绝伦的声音呈现给全世界。这一切,就是关于爱与奉献的一个永恒诗篇,它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无论何处何时,都能够触动我们的灵魂深处,让我们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烦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