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在一座名为珍珠塔的传统越剧舞台上,演绎了一段关于河南官宦之子方卿的故事。原来,方卿家道中落,他去襄阳姑母处借贷,但遭到姑母的奚落和拒绝。他愤而辞归,并立誓无论如何也要进陈门。这时,他的表姐陈翠娥得知了他的决心,便以赠送点心为名,将一颗珍珠塔作为暗物品赠给了他。姑丈陈培德听说方卿有志气,便赶到九松亭与他相见,并将翠娥许配给了方卿。
然而,在归途中,方卿被强盗邱六乔劫走了珍珠塔。在寒冷雪地里,被迫流浪生存,他最终被宦家毕云显所救。后来,当邱六乔将珍珠塔典银时,为的是让陈府发现这件宝物,大家才知道方卿遇到了危险,下落不明。
但没想到的是,后来方卿竟然通过考试考上了官职,再次回到故乡,以唱道的情形向姑母示意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当时他的穷酸样子更是受到姑妈讥讽。不过,最终还是由姑丈看透了他的真心,所以他与翠娥终于能够完婚,而那个一直嘲笑他们的人,也不得不感到羞愧。
这个故事最初来自于书籍中的唱书形式,是1906年农历三月在余杭的一次改编过程中第一次变成戏曲并登台演出。这场戏分三本进行,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角色和情节,如马潮水饰演方卿、张康荣饰演陈翠娥、张伯初饰演陈培德等等,这些都是越剧诞生的重要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剧成为越剧常规表演之一,不断得到艺术上的丰富和发展。1961年6月,它被整理成了一本完整版本,并首次在大众剧场上公映。该版本由庄志负责整理、石景山导演、杜春阳负责音乐整理以及陆云峰和陈利华设计美术。此外,还有明道宣设计灯光,这使得该剧更加精彩纷呈。
陆锦花饰扮白玉莹贵妃,而傅全香则担任红衣女神,她们共同塑造出了一个充满人性味道却又带有社会批判色彩的故事。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以及人们对贫富差距的心理反应。而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刻薄势利的人物——方朵花,她以一种非常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情感展现,让观众印象深刻。
《珍珠塔》至今仍是上海越剧院保留的一部分,而且它还曾多次在香港及其他地区巡回表演。此外,该戏还被灌制成了多张唱片,其中包括袁雪芬与马樟花合作录制的一张唱片,以及徐玉兰、高洁芳(即王文娟)分别录制的一面及一张唱片。此外,还有一版是由傅全香与钱妙花共同录制的小碟盘。而这些音频资料,使得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一经典作品,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通过耳机聆听,都能体验到《珍珠塔》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