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温暖的春天,嵊州的唱书艺人如潮水般涌回家乡。他们带来了外面的世界和新的故事,让村子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甘霖镇东王村的李世泉、李茂正兄弟更是成为聚集点,他们不仅讲述了外面唱书的趣事,还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将唱书演变为戏曲。
这一想法立刻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如胡岑口、塘下村的高炳火、钱景松,以及黄郎地村的袁福生等人纷纷来到东王村,参与讨论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方案。这包括请师傅倪生标指导表演,同时吸纳高炳火、袁福生的徒弟加入,以弥补人员不足。此外,他们还商定剧目,小生穿长衫,小旦穿竹布衫裙,大面则身着长衫马褂。而官服方面,则借用庙里菩萨蟒头及胡须代替。
为了确保演出顺利,团队还请本村李凤珠姑娘协助化妆。一切准备就绪,便于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正式上演。在此之前,为吸引观众,也仿效绍兴大班,在晚饭前先行表演两部小戏《十件头》、《倪凤扇茶》,以增加号召力。夜间的大戏则是《双金花》,在香火堂前的稻桶垫底上进行,这便是越剧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舞台。
这次有组织、有准备、高效分工且获得成功的表演,不仅让观众赞誉备至,也成为了越剧诞生的重要时刻。当年的群众和艺人们称之为“小歌文书班”,后来又被称作“德笃班”。直至1922年,当马潮水、王永春等人在上海大世界登场时,“绍兴文戏”这个名字才开始流传开来,而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越剧的一个标志性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