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诞生:从唱书到戏曲的演变
在1906年的春耕前夕,嵊州的唱书艺人陆续回归家乡,带来了外界的新鲜事物和思想。甘霖镇东王村的李世泉、李茂正兄弟因对传统唱书形式不满,希望更新自己的表演方式。他们提议向余姚鹦歌班学习,以一人一角的角色扮演方式上台,这一想法在当地迅速获得响应。
邻村艺人的高炳火、钱景松、袁福生等多次聚集于李世泉家讨论此事,最终形成了一个方案。他们请教倪生标并组织了班子,同时吸纳了一些弟子,如俞柏松、高金灿。此外,他们还商定了剧目的选择,并借用庙里的菩萨蟒头和胡须来代替官服上的装饰品,还使用妇女粉底和报纸醮水来制作化妆品。
经过精心准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正式演出即将拉开帷幕。这场演出是在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举行,由《十件头》、《倪凤扇茶》作为“召戏”开始,然后是晚间的大戏《双金花》。这场演出不仅有着明确的小组成员分工,还有专业的人声接调和打板击鼓,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越剧史上的第一只正式戏曲舞台。
这一天,即1906年3月27日,是越剧诞生的关键时刻。当时人们称其为“小歌文书班”,后来又被称为“绍兴文戏”。越剧从此走上了发展之路,其影响力逐渐扩大,从而成为中国南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