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6年的春耕季节,嵊州的唱书艺人们纷纷回归家园,带来了外界的趣闻和新的想法。李世泉、李茂正兄弟在与余姚鹦歌班学习演戏的过程中,提出了革新唱书形式的一计:一人一角上台表演。这一创意不仅被邻村艺人们热烈响应,还吸引了多位师傅和弟子加入,他们共同策划了一场历史性的演出。
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顺利进行,这群艺术家们做出了周密的准备。一方面,他们请到了倪生标作为指导老师,同时邀请高炳火、袁福生的徒弟参与演出。另一方面,他们商定了剧目的选择,并决定按照角色特点来设计服装,比如小生穿长衫,小旦穿竹布衫裙,大面则穿长衫马褂。不过,由于官服难以获得,他们不得不从庙里借来菩萨蟒头和胡须来代替。此外,以妇女粉末代替水粉、大红报纸醮水代胭脂,以及用锅底灰画眉,都体现了他们对细节处理上的关注。
最终,在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这群艺术家们在东王村香火堂前搭建起了一块稻桶垫成的小舞台,并成功举行了一次正式演出。这场由《十件头》、《倪凤扇茶》两部小戏开场,夜间则是《双金花》的盛大表演,它标志着越剧这个地方戏种得以诞生。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小歌文书班”,后来的发展又有“绍兴文戏”的名字。在1922年,当马潮水、王永春等人进入上海的大世界时,这个名字才被更改。
1906年3月27日,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那里落地的是几十年孕育出的唱书文化,其后发展成为越剧这一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当这个故事传开后,不仅让当地人民感到骄傲,也为越剧奠定了坚实的地基,为其未来的繁荣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