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眼见证的越剧徐派传承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带我去参加在杭州西湖边上的各种艺术活动,那时候,我对越剧就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个名叫徐派的人,他不仅是一个演员,更是越剧的一个重要传统家谱——越剧徐派的代表。
那天下午,我们坐在湖畔的一座古亭旁,徐先生正准备进行一场讲解和表演。我坐在他身边,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情感的流露,都似乎能感受到一种久远而又独特的情怀。他告诉我,越剧不是简单地唱歌跳舞,而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历史与文化中的艺术形式。
“越剧”,这个名字背后藏着无数故事,它源自南宋时期的一种民间戏曲,被誉为“江南第一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门艺成逐渐衰落,但在20世纪中叶,由于几位杰出的演员如潘慧玲、吴小莉等人的努力,又重新焕发光彩。尤其是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由著名导演赵元任主持下的“四大花旦”(潘慧玲、吴小莉、周信芳和陈碧霞)共同创立了“上海京剧院”的时期,对于将这门艺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但即便如此,一直到今天,“越剧”的命运仍旧充满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像徐先生这样的传承者们工作得这么辛苦,他们要确保这一切珍贵文化,不会因为时间消逝而被遗忘。在他们手中,越劇不再只是舞台上的展示,而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过去回忆以及未来的展望。
当晚上落幕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画面:水波荡漾在西湖之上,与夜空交相辉映。而那些在湖畔坐镇的小船,也像是穿梭在千年往事里的灵魂,每个转弯都隐约可闻到的是那旋律悠扬的声音——这正是我的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从此以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起“越劇”,我的心里就会浮现出那个宁静而又生动的地方,以及那些为了保护并发展这一宝贵文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