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竹琴越剧演员犹如越剧刘丽英一般她的每一次舞台表现都充满了艺术的光彩

邢竹琴,浙江嵊县沃基村人,女演员。1921年3月26日出生。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代表。早年在黄泽越新舞台学习,与王杏花、孙妙凤等同门师从金荣水。在科班期间,她不仅演绎童生角色,还勇于尝试花旦、小生、小丑和老生的多种角色,被誉为“小百搭”或“神童小生”。她擅长讲故事并即兴创作词曲,更有“女秀才”的美称。

1932年初,她随团到上海表演,并以小生的身份在绍兴、诸暨和宁波等地巡回演出。14岁时,她转而扮演花旦,多年与姚水娟搭档。此后,她担任头肩旦,与竺素娥合作,在天香戏院上演至高潮。她与邢湘麟的搭档更是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并在南洋戏院亮相。

1940年代初期,她继续与尹桂芳搭档半年,再次与竺素娥一同登台至1941年底。在这一时期内,她出版了《邢竹琴专集》,并参与了多部经典作品的首映,如《盘妻索妻》。此外,这一时期也见证了她与范瑞娟以及其他几位著名小生的合作。

解放前夕,邢竹琴继续活跃于上海各大剧场,与王水花、李艳芳和张桂莲等艺人共同上 diễn。她尤其以改编现代话剧和男装角色的技艺受到赞赏,如孟丽君、苏小妹及蔡兰英等角色。此外,她还为百代唱片公司灌录了一系列唱片,其中包括《洞房离别夜》、《来日方长》及《孤女血泪》、《赵五娘》、《秦雪梅书房会》、《盘妻》的独唱版本。

1950年代起,邢竹琴积极参与复兴越剧团,并最终成为嘉兴市越剧团的团长兼主要演员。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者,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编导,为该团塑造了一套融合文戏武唱武戏文演风格,同时反映现代生活问题做出了贡献。此外,在顾锡东教授的指导下,她还创作了许多传统及现代剧目,如《安邦定国志》十二本连续剧、《碧桃庵产子》、《大堂会》及其它作品。

80年代中后期,邢竹琴开始涉足导 演工作,不断培养新人才,以她的卓越才能赢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是一位受尊敬的人物。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