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竹琴,浙江嵊县沃基村人,女演员。1921年3月26日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代表。她是越剧十姐妹中的璀璨明珠,与王杏花、孙妙凤等同科毕业于黄泽越新舞台。在学业上她年龄最小,但在表演中却能轻松应付各种角色,被称为“小百搭”,又有“神童小生”之誉。她不仅善于讲故事和即兴编词,还被誉为“女秀才”。她的演艺生涯始于1931年的科班学习,她的早期作品包括童生角色的多种表现形式,并逐渐展现出她对花旦、小生的独特理解和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邢竹琴不断探索新的表演风格,她在1939年7月继承了姚水娟的头肩旦位置,与竺素娥搭档合作,在天香大戏院上演出了《盘妻索妻》,这部作品成为了尹派名剧之一。此后,她与不同的搭档继续在上海各大剧场上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表演生活,其中包括与范瑞娟合作的《黑暗天堂》、《筱丹桂记》等时装戏,以及以旦角男装为主的多部作品,如《孟丽君》、《苏小妹》、《蔡兰英》、《祝英台》等。
解放前夕,邢竹琴参与录制了一系列唱片,这些唱片至今仍然保留着她的艺术魅力。而1950年代初,她加入复兴越剧团,不仅作为一位优秀的 演员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编导,为该团创作并整理了许多传统及现代剧目,如《安邦定国志》的十二本连续剧、《碧桃庵产子》、《大堂会》以及京 剧移植的大型现代话劇《贩马记》,并与顾锡东合作创作了大型现代话劇《争儿记》(合作)和其他多部短篇话劇。
80年代后期,邢竹琴开始涉足导演工作,在这一领域也有所建树。她不仅是一位集众多艺术才能于一身的人物,更是一个培养新人的好园丁,以其卓越的地位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