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舞台的另一面:越剧的传承与发展
在绍兴女子文戏科班、戏班中,"高升舞台"是嵊县大昆村邢惠彬创办于1930年的文艺殿堂。它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一所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地方。在这里,艺术家的脚步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
创办初期,裘光贤任班主,他严格要求学徒们,要认真学习唱戏,同时做人要清白,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艺人的信条。师傅们如喻传海、应方义等负责传授文戏技巧,而竺小忠和钱伯森则专注于武戏的教学。
学员们首先从《仁义缘》开始学习,然后逐渐深入到《碧玉簪》、《百花台》、《玉蜻蜓》、《双金花》等经典作品,以及《嘉兴府》、《四杰村》、《双龙会》的武戏。此外,他们还被分配到不同角色,如花旦筱丹桂、小生张湘卿、马亦琴等,这些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越剧演员。
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后,他们进入了表演阶段。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他们在嵊县、绍兴、杭州和宁波等地进行了多次公演,为观众带来了震撼与感动。这段时间里,不仅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升舞台”也迎来了新的风景。裘光贤相继开设了小高升、新高升二期科班,其中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才子佳人,如张茵、钱鑫培、玉牡丹、高杏琴等,这些人才将越剧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通过“高升舞台”,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演员成长,而且也看到了越剧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不断更新与发展。这一切都证明,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地方,每个角落都蕴含着无限可能,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我,用生命去诠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