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瑞芳干掌珠越剧生行演员刘松

尹瑞芳,越剧演员,以干掌珠为原名,生于浙江石浦镇金鸡山村。父亲是一位民间戏剧爱好者,他的关公形象在当地颇有名气。尹瑞芳从小便跟随母亲养育两个弟弟,她不仅要挑起抚养家庭的重担,还要帮助母亲打理家务。在13岁时,她因生活困难而寄居上海姑妈家,并开始上学。

一次偶然机会,让她被介绍到同乐戏院观看越剧表演,这一刻改变了她的命运。她迷上了越剧,每天都跑去看戏,并模仿表演动作和台词唱腔,一心想成为一名越剧演员。终于,她找到了自己的师父——著名的越剧艺术家尹桂芳,并改名为尹瑞芳。

作为第一代福建省国营精华越剧团的小生,尹瑞芳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师傅指导下不断提升技艺。在1954年9月的一次重要表演中,她与戚雅仙合作的《屈原》中的宋玉角色深受观众好评。此后,她继续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巡回演出,不断提升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1957年底,尹瑞芳回到上海的芳华越剧团,并参与了支援福建、浙江等地的工作。在1963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古典艺术形式的一种倡导,即“厚今薄古”,象山县再次请来尹瑞芳主持了一系列现代戏曲作品,使其在象山的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

1978年7月,为了减轻对象山县越剧团工资开支,尹瑞芳提前退休并返回象山,与青年演员一起排练《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角色。这场经典作品在首场亮相后即受到热烈欢迎,全县各地及宁海、奉化、慈溪人民大会堂连续49场爆满。

1979年元旦,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铁瑛亲自观看了由尹老师独自一人完成全场《红楼梦》的表演并提出将该作品带至杭州进行更广泛的宣传。此外,《冤雪龙泉井》也成为了她的代表作之一,其扮演清朝官员陈若霖一角展现出了坚定的正义感和勇气,为当时法制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9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对传统艺术形式重新评价和认可之声日益高涨。1982年的会晤与奖项授予让她得以荣获“优秀园丁奖”,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一个肯定,也是对她所追求的事业价值的一种认可。而这些经历也为后来的新一代 越劇藝術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