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亚芬的越剧探索:屠杏花,女小生传奇"
在浙江嵊县的一个传统戏班里,1923年,一位名叫屠杏花的女孩开始了她的艺术征程。与众不同的是,她不仅会唱戏,还能抄写“赋子”,记下多种戏曲角色和歌词。这让她在班里脱颖而出,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
1924年,她随着自己的科班首次来到上海,在升平歌舞台上亮相,以《后双金花》、《四香缘》等经典剧目吸引了观众的赞赏。随后,她在东部各地巡演,从绍兴到嘉兴,再到杭州、宁波,一路走过。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与男旦月月红、老生童正初合作演出时,她展现出了卓越的技艺,被誉为“文学小生”。为了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她不惜省吃俭用购买书籍,学习丰富多彩的唱腔和语言表达。
抗战爆发后,屠杏花回到家乡,但很快又重返上海,与施银花共同组建了“第一舞台”,他们被称作“银杏并蒂”,共同创造了越剧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两人之间的情谊深厚,如同姐妹一般,他们曾一起开蒙于《双珠凤》,默契无比,更是舞台上的璀璨明星。
1939年的夏天,“第一舞台”惊艳登场,用曹禺原著改编的《雷雨》,屠杏花饰周萍,与施银花饰蘩漪,他们穿梭于京城风云中,每一幕都充满激情与冲突,这场演出震撼了上海人的心灵,让人难忘。
40年代前期,再次搭档与其他名伶们共度岁月,最终在1960年加入上海越剧院学馆教导新一代。她的独特唱腔融合武林调之韵味,被誉为有文采和才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越剧艺术家,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面镜子,为后人留下宝贵遗产。她于1973年退休,并于1989年去世,但她的名字依然铭记在历史上,是一个时代的大师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