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叶剧团,一个以女子越剧科班的名字,它的成立和发展充满了传奇色彩。1941年3月,一群有志之士在上海南市石皮弄三余里31号开设了这所特殊的学校。他们选择了“雅”字作为学员的艺名,这些艺名如周雅云、郑雅飞、朱雅芳等,每个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教书师傅们包括陶素莲、叶琴芳以及林友生,他们带领学生学习各种文戏和武功。金昌荣则是“开笔师傅”,负责给学员抄写唱词和赋子。这所学校不仅教授艺术技巧,还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比如规定学费和退学条件,以及坐科三年后出科并帮助老师演出半年。
教学结束后,学生们便开始串台演出,最早是在德发戏院,然后又到达虹口沪东戏院。此后的几年中,他们走遍了苏州、嘉兴、平湖、太仓等地,用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传递着越剧精神。尽管当时许多学员尚未精通,但他们能够通过与经验丰富教师同台演出的机会不断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叶剧团吸引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大师,如屠杏花、小白玉梅和吴小楼,他们对该剧团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学生们能更快地掌握唱做念打以及表演技巧。在袁雪芬主导下,该剧团参与到了新越剧改革探索中,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经历了20多部新戏的磨炼,最终成为了改革探索中的佼佼者。
毕业时,该校培养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小伙伴,如刘雅君、高丽仙等,他们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战胜日军后,陶素莲与叶琴芳再次举办第二期陶叶剧团,以“素”字命名學員,这段历史就像一首美妙旋律,在人们心中回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