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玉梅朱巧凤的孟丽君越剧全剧与单仰萍的越剧旦行演员相比犹如春天里的玉梅花朵更添娇艳

朱巧凤,原名小白玉梅,以越剧旦行演员闻名。出生于上海,她自幼随父白玉梅习艺,早获“金嗓子”美誉。1933年,与父亲领衔的男班在上海天海楼首次亮相,她以客串《武家坡》与童正初并肩登台,一举成名。此后与高月升合演《关王会》,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她于同年8月正式加入得意茶楼表演团队,其声望日渐提升。

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期,绍兴文戏风行之时,小白玉梅与多位知名小生如屠杏花、李艳芳、竺素娥合作,并且与老生姚月明、张桂凤、徐天红等人共同绘声绘影地展现了越剧魅力。在此期间,她频繁在杭州市宁波中山公园、大世界戏院,以及上海新世界、新都、天香通商等重要场所上演。

50年代起,小白玉梅开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1951年的抗美援朝义演,以及1952年的任职青山越剧团副团长一职。随后,她又加盟振奋越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和艺委会副主任,并兼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教师。

60年代至70年代,小白玉梅继续在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同时也教授新一代的艺术者。在1976年退休后,她依然保持着对艺术教育的热忱,不断为成立的上海越剧院学馆以及上海市戏曲学校提供指导和教诲。

她的艺术才华广泛,无论是青衣或花旦、正旦或彩旦,再到老旦,都能游刃有余地掌握,每一角色均有其独特魅力。她的拿手戏包括《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陈三两》中的陈三两、《箍桶记》中的九斤姑娘、《赖婚记》中的陈氏以及《断太后》中的李太后等。此外,她还因唱功优异、高超嗓音清晰咬字分明而著称,在快板方面尤其是一绝。

她不仅是一个卓越的表演者,也是一位慷慨的大师,有口皆碑肯助後辈发展。40年代期间,王文娟和戚雅仙曾得到她悉心指导。而张云霞及傅全香则是在她亲授下精进技艺。在1959年的青年汇 演中,因教学成果显著获得了奖励。她培养的一代大师如史济华、小金静等人,都受益匪浅,其中部分作品甚至被录制成唱片,为世人传承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4年,小白玉梅逝世,但她的精神和艺术影响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她曾经担任中国戲劇家協會會員,並且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之一,在生活中享受着人民群众爱戴的小小荣耀。但最终还是走完了生命旅程,那一年是2004年,是一个充满纪念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时代最闪耀的人物——小白玉梅(朱巧凤)。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