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名家联唱祭台》
在每个新的演出场地,演出团队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祭台祛邪”仪式。这个仪式旨在通过一系列传统的舞蹈和表演,驱散台上的不吉气,迎接新的一场戏。
根据嵊县地区的传统,每到闹台之后,都会进行正式的祭台仪式。在1938年4月1日,大来剧场刚从湖社改建而成时,由四季春班主持了一次这样的祭台仪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黄巢一角由钱妙花扮演,她身穿红脸、执大刀,从上场门至台口,一步一步共七步,把预先放好的七块合扑瓦片全部踏碎,然后舞动大刀。
除了这种方式之外,在新建完毕的剧场中,还有一种叫做“五场头”的祭台仪式。这套程序包括:头场闹台,由乐队敲打文头锣鼓;二场闹台,由乐队用两支唢呐参合锣鼓吹望妆曲牌;三仙请寿,用唢呐吹三扎(浪淘沙、清江引、古美酒)读寿词;四场由老生戴白脸跳加官;五场由小丑跳财神。
在“跳加官”这一部分,老生戴着白色面具和红色蟒袍,上面写有吉利话,如“一品当朝”、“指日高升”等,并用夸张性舞蹈展示这些话语。在“跳财神”中,小丑扮作财神,将元宝抛向前排观众,而后者则需要迅速接住,这一过程充满了欢快与趣味。
此外,“掘藏”也是一个常见的情节,表现一个员外家庭因祝寿而意外发现宝物。在这个过程中,全家围坐在一起膜拜致礼,以示对天赐良运的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习俗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化管理下的大戏院生活。虽然一些地方戏班仍然遵循着传统,但也有许多地方已经将这些习俗简化或者完全废弃。不过,无论如何,这些历史悠久的习俗都留给我们深刻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