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派,创始人为范瑞娟,她师承竺素娥,并私淑高庆奎、马连良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十年代中期,范瑞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流派—范派。其艺术特点是质朴温和、大方热情,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融唱腔与表演于一体,具有阳刚之美。主要代表作包括《梁祝》中的梁山伯、《李娃传》中的郑元和、《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白蛇传》中的许仙、《宝莲灯》中的刘彦昌以及《祥林嫂》中的贺老六等。
作为[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范瑞娟的嗓音实有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她追求刚劲的男性美。在组织曲调时,有意识地吸收京剧老生拖腔婉丽舒展的长处,使与花旦腔区别开来。
在唱腔中,一是句逗延伸过门,这是首创的一种句逗行腔方法,不论上下句均广为采用;二是长腔富华彩,以旋律性强、起伏大、富有华彩为特点;三是在首创[弦下腔]基础上,对此曲调通过不断加工完善丰富,从而形成继[尺调 腔]之后,又一个具有多种板式变化的越剧基本腔,被广泛采用。
她掌握了用1音不用低7音,用低7音不用1音等移宫创腔回潮技巧,在唱组合中自然转换宫调,使曲调具有丰富的调式变化,为观众带来更多旋律美感。她的发声共鸣位置和咬字口型使声音宽厚宏亮豪放,有一种男性气质,即使遇临青类闭口韵也能保持这种特点。
她咬字咬得正硬朗,有时夸张以强化语气语调四声在曲目糅合过程中加以强调,使字音与感情结合更深更有浓郁感彩。此外,她善于使用点头腔装饰,如《梁祝》的山伯真呆头鹅及《梅花魂》的愚兄痛心关当局两句,都使用有关当局头 腢装饰恰到好处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
在表演方面,她注重神态创造,在手眼身法步配合中突出中远望近看偷觑凝视等眼法运用,并借助传统舞蹈语汇精彩身段造型手指动作,与唱相配合揭示角色的内心活动。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赞扬她的表演:“志诚淳朴,无灵气却精光闪烁,如浑金璞玉。”这概括了范派表演艺术特色。影响较大的学员包括丁赛君陈琦邵文娟史济华张志明方雪雯章瑞虹,他们都先后得到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