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娟创立的越剧范派艺术特色体现在质朴温和、大方热情、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以及融唱腔与表演于一体,展现出阳刚之美。代表作包括《梁祝》中的梁山伯、《李娃传》中的郑元和等。此外,范瑞娟以其深厚的嗓音实力、中气足、音域宽广,以及追求男性美的演唱风格闻名。她在弦下腔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并对句逗延伸过门、长腔富华彩以及首创弦下腔等方面有所贡献。
她善用移宫换调,在原来的六字调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黄旋律因素,首创了弦下腔,这种低沉悲愤的情绪倾向成为越剧基本腔之一。她的发声共鸣音色宽厚宏亮,有一种豪放的气质,她咬字坚实,有时夸张强调,使得声音显得更有浓郁感彩。
点头腔是她行腔间连续出现的一种装饰音,为展示男性气概提供了一种润滑手法。在表演中,她注重神态创造,对各种眼法运用精通,并借助传统舞蹈语汇,与唱腊相配合,以细微内心活动为依托深刻揭示角色的复杂性。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赞扬她的表演艺术:志诚淳朴,无灵气而精光闪烁,如浑金璞玉。这正是范派表演艺术特色的重要体现。
许多艺人如丁赛君、陈琦、邵文娟等都曾受益于范瑞娟的亲传,继承并发展了她创建的这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