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派的创立与发展,绣珠在其中。绣珠师承竺素娥,又研习京剧高庆奎、马连良等艺术巨匠。她广泛吸收各种艺术精华,博采众长,在四十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流派——范派。范派的特色是质朴温和、大方热情,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融唱腔与表演为一体,展现出阳刚之美。主要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李娃传》中的郑元和、《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白蛇传》中的许仙、《宝莲灯》中的刘彦昌以及《祥林嫂》中的贺老六等。
绣珠的声音充满力量,有着宏亮的音域,她追求的是一种刚劲的男性美。在弦下腔这一创新中,她规范了这一唱腔形式,同时又以其独有的风格成为流派特色的重要表现。范派在表达上,以以下几个方面展现:
句逗延伸过门。在每句结束时,用越剧过门继续延伸,这是她首创的一种句逗行腔方法,不论上下句,都广为采用,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流派的特点。
长腔富华彩。旋律性强,大起大落,是她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特点。她吸收京剧老生拖腔婉丽舒展长处,在组织曲调时,使其与花旦区别开来,并努力追求男性气质。这体现在句首、句间、句尾各种长腔变化之中。
首创[弦下腔]善用移宫换调。在她的唱法中,[弦下腔]是一个关键创新点。在40年代初期演出《梁祝》,通过周宝才合作,将原来的[六字调]基础上结合京剧[反二黄]旋律因素,首次推出了[弦下腔]并不断完善至今。这类音乐具有低沉悲愤的情感倾向。
[弦下腔回转宫调变化]. 在使用1音不用低7音,用低7音不用1音等技巧后,她可以很自然地转换宫调,从而使曲调丰富多变,为人带来更多旋律美感。
发声共鸣及咬字口型影响声音宽厚宏亮豪放,与男性气质相呼应,即使遇到临青韵闭口词,也会使用虚字衬垫保留这种特色给人厚实豪爽美感。
咬字坚硬有夸张情境,让语气语调四声在曲调糅合过程加以强化,使得字音感情结合更深更有浓郁感彩。
点头 腔即行间连续出现,如同点头般装饰音(也称打 腢)。这是她的唱法之一种润 腢手段常常带有婉转缠绵意味也有利于展示男 性气概如《梁祝》的山伯真呆头鹅以及 《梅花魂》的愚兄痛心有关当局两句,对于山伯真是的是字上以及愚兄痛心痛 字 上使用了有关当局头 腢装饰恰到好处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
8 表演注重神态造诣,以手眼身法步配合突出远望近看偷觑凝视等眼法运用,以及对一些表演程式技巧贯串运用的紧扣个性并借助舞蹈语汇构建角色细微复杂内心活动深刻揭示
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赞扬她的表演艺术:创造了一种志诚淳朴面无灵光但却精光闪烁如浑金璞玉之风采,这话总结了范派表演艺术核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