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之所以叫越剧就像美酒的名称一样源自其发源地浙江嘉兴这里的文化土壤和艺术传统是这门独特艺术形式成长

从嘉兴县星火越剧团的起步,到新华三元实验越剧团的成立,再到1954年的改名为嘉兴县星火越剧团,我们可以看到这支队伍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就像一杯美酒,在酿造过程中添加了新的元素,却依然保留了原有的精髓。

在解放初期,新华舞台、三元舞台合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团体被称为文宣队,并吸引了一批新的演员和音乐家,进行了男女合演的《海岛女民兵》、《小陈岛的风云》等作品。这段时间里,他们不仅展现了传统戏曲,还尝试创作现代戏,如《报童之歌》、《不准出生的人》,以及古装戏如《双婧案》。

1978年,当地政府决定组建男女合演的嘉兴县越剧团,这个决策为后来的艺术成就打下坚实基础。这个时期,有许多优秀人才加入,如周映红、刘泽珍、韩祖康、朱玉昌等人,他们分别在省青年演员会演中获奖,并且他们参与创作排练的一些作品,如《玉姑峰》、《三洞房传奇》,这些作品也获得了省内外认可。

随着时代的变迁,1981年4月,当地行政区划调整,使得这个团体更名为嘉兴市越剧团,同时取消男女合演制度。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该团继续推出了多部经典作品,比如顾颂恩的《红丝错》、顾锡东创作的《桃花井》,这些作品在省级戏剧节上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奖项。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队曾停演三年,但最终得到了地方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振旗鼓。在1999年,该队又重新启动并排练了一部民间传奇剧——《豪姑塔》,该剧在省第8届戏剧节上获得多项大奖,包括编导、小品设计等,是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再次肯定的一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