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像一位越剧演员带着故乡的情感和热情,在“傅艺之友”研习交流活动中,以比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她的身影,就如同越剧来到故乡心沸腾的歌词一样,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她辅导着商务楼宇白领们学越剧文,使得这份艺术不仅流淌在专业人士之间,也悄然蔓延至每个角落,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傅艺之友”成立以来,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模式和主旋律,那就是“先学时事后习艺”,以越剧艺术服务市民。这一切都源于董敏对傅全香的一次偶遇。那是1983年的一天,当时董敏受邀参加了上海的一个联谊活动。在那里,她结识了当时已经七旬高龄但仍旧热衷于艺术创作的傅全香。从那以后,董敏便深深地被傅老师所吸引,并决定跟随她学习。
经过多年的努力,董敏成为了“傅艺之友”的领军人物,她不仅传承了傅派艺术,还将其推广到了社区、学校乃至企业,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份美妙的音乐。无论是在慈善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见证到董敏用心良苦,用行动践行着她的理想。
在一次爱心慈善活动中,董敏带头募捐,不仅自己出资支持,还鼓励其他人也参与进来,最终收集到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被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和老年人。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来自于她对艺术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傅艺之友”成为了一个跨代、跨文化、跨职业的大型团队,其成员包括退休人员、小学生、大学生以及商业界的人士,他们共同探索并传承越剧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声音。此外,“ 傅艺之友”还举办了一系列公开课,让人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到越剧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价值。
就像一首歌曲一样,“ 傅艺之友”的声音穿透城市每一个角落,它既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传递;既是一场旅行,又是一段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董敏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用她对待艺术的情怀去影响他人,用她的智慧去解决问题,用她的热情去点燃希望。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互相学习、彼此启发的小小角色,而他们共同编织出的,是一部关于生命力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