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越剧演员徐玉兰的名字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常出现在我的耳边和心中。她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的形象,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回想起来,那些夏夜,我会坐在父母的小屋里,窗外传来的是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她在唱着《湘江水》、《柳浪闻莺》,每个字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每个旋律都带着深邃的情感。我虽然还小,但能感觉到那些歌曲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情感,那种从古代诗词流转至今、又以新的形式再次绽放的美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徐玉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更是一位对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热爱的人。她的表演总是那么生动活泼,她用自己的努力让越剧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让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舞蹈得到了新生。
我曾听说,她对于角色研究极为细致,对服饰化妆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她认为,一个好的演员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角色带到台上,让观众产生共鸣。这让我明白,无论是在戏剧还是音乐中,都需要一种内在的情感支撑,这样的理解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当然,也有人说她是一个严厉但又关怀备至的人。在幕后的工作室里,她总是耐心地指导年轻的一代,不断地提醒他们要坚持真诚,要保持纯净。在她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朋友成长起来,他们将来一定会为越剧添砖加瓦,为中国传统文化增光添彩。
现在,当我站在繁忙都市中的某个角落,看见街头巷尾依旧有人穿越装扮成宋朝宫廷里的公主,或是南唐花园里的游女,而这些场景中的声音——那些优雅、哀婉、幽默或激昂的声音——都是来自于那些曾经与徐玉兰齐名的大师们,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无尽灵魂。而这些声音,在我的心里萌芽,又在外界蔓延,它们构成了我们共同的心灵财富,是这份无声语言最直接最真切的心跳之音。
岁月匆匆,我们仿佛已经走远了,但徐玉兰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清晰可闻,就像那永恒不变的地平线一样。她用生命去诠释越剧,用行动去守护它,同时也用作品去触动每一个遇见她的人的心弦。尽管时间推移,但关于她的故事仍旧如同春天般温暖而鲜活,每一次回顾都是重温往昔岁月最美好瞬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