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的钟声中,越剧小镇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游客,这个以戏剧为主题的文旅小镇,也是全国少有的将地方戏曲命名的小镇。它坐落于浙江嵊州施家岙村,这里也是中国女子越剧诞生的地方。越剧,小有百年历史,曾经在上海繁荣,在全国传播,其影响力甚至达到了海外,是五大剧种之一。
这次开启,它不仅代表着对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更是关于中国文化艺术远大理想的一部分。在去年3月,首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多位艺术节总监、戏剧专家齐聚一堂,以借鉴国际经验和视野,为文化抱负与担当提出了建议。
越剧小镇依托嵊州境内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万年小黄山和千年唐诗路,而建。其规划包括三大剧场、戏剧工坊、艺术教育、非遗体验馆以及工匠艺术村落等板块,以集成不同的演出形式,如戏曲、话劇、舞蹈及音乐劇等。
古戏楼作为核心中的一个,是十余个中小型戲劇場所在地。未来,不仅会有保护好的如越劇和梨園戲,还会有其他需要保护但未被重视的小众戲種如新昌調腔和寧海平調等亮相。此外,还展示了木偶、小品弹唱皮影、二弦夹苎等非遺文化项目,以及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表演团队精彩节目。
随处可见的是生活之美,让人流连忘返。这座古今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地方,无疑能为这门从乡野泥土走出并善于吸收众多形式优点而成长起来的艺能提供全新的创作灵感。而且,由于没有过重历史包袱,一直像无畏青春般采纳他方佳绩,使得越劇保持了天然生命化底蕴。
上世纪40年代,“越劇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人,将话劇昆曲小说好莱坞电影元素融入到题材唱腔服装舞美中,使之符合时代,从而使得这个程式化动作删繁就简,与时俱进。而他们也曾通过改编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展现了变革经过,并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扩展边界,让越劇更加现代化吸引更多观众群体支持。这座快速吸收东西方多样养料并扎根的人文色彩满足人们对乡间生活向往的地方,或许能够带来创新现代的业态,为传承发扬中国文化与艺根脉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