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56年2月与其他人共同创立了南京市越剧团。它的前身是由竺水招创办的上海云华越剧团,后来发展成为与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院齐名的全国三大越剧团之一。在成立四十多年里,我们制作并演出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记得在1956年,我们曾经赴京表演《南冠草》,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部戏后来在1992年被拍成了电视艺术片。同样,《柳毅传书》和《莫愁女》也都曾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和电视艺术片,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我们还有一些现代戏,如《报童之歌》,1979年参加了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此外,《秦淮梦》因获江苏省1983年的新剧目调演展出奖而闻名,而这部戏之后又被拍成了戏曲电视连续剧,并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我们的另一部作品《侯门之女》则凭借其杰出的表现,在1988年的江苏省新剧目展演中获奖多项,其中包括最佳新编历史传奇剧等。而这个故事后来的电视版更是在1991年赢得第十二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中国小百花越劇節中的表演金奖两枚、银奖三枚。
此外,《哑女恨》的电视版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它在1990年的第十一届全国电视飞天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而《梨园天子》的成功不仅限于江苏省,也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广为人知,它因其卓越表现而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还有如《洞房文武错》的故事,它不仅只是一场简单的情感纠葛,更是一个深刻的人生哲学思考,而它所带来的荣耀也足以证明这一点。在1997年的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中,这个角色扮 演者们以他们卓绝的技艺,将观众带入到另一个世界,让他们体会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共鸣。
最近,我作为代表,与我的同事们一起去新加坡进行了一次巡回表演,那时我们展示的是一些经典节目,如《莫愁女》、《梨园天子》以及另外几台大戏,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而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艺术风格和水平。我相信这些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
至今为止,我所在的小组已经培养出了28位国家一级、二级艺术家,他们各具特色,各有专长,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才达到的今天。而我认为,这正是我最骄傲的事情之一,因为这意味着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情感上的表现,我们都能做到最好,是长期活跃于大江南北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我相信,无论未来的路如何蜿蜒曲折,但只要大家继续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就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