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院梦幻的舞台之光绽放

在昌化的深山冷岙,文华越剧团悄然诞生,1956年由上海支援到这里。团长张湘卿曾是高升舞台的小生,与筱丹桂合作多年,他带领着一群才华横溢的演员,如花旦虞忠花、徐桂兰、梁红玉,小生黄明君、周素琴,老生陈少芳,老旦汤桂凤,小丑筱宝宝等人,他们不仅在本县表演,更积极辅导农村剧团,让越剧之美传遍了山区。

1959年的冬天,一部大型现代剧《杨立贝》问世。这是一出根据真人真事为素材,由王天一创作和演出的作品,它参加了1960年的嘉兴专区现代戏调演,并获奖无数。人们赞不绝口,这出戏在浙江省现代戏调演中得到了广泛好评。

1962年,《杨立贝》再次来到上海,在这里它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都发表了关于这出戏的文章推荐。在上海剧协召开座谈会时,越剧界的人士评价道:“七年一出《杨立贝》,已非昔日旧‘文华’。”这说明了该剧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原来想象的范围。

最终,《杨立贝》的故事被改编成故事片《血碑》,并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不久后,因为昌化县撤销,该剧团被并入临安县越剧团继续前行其艺术道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