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银花,难道不是东山再起的缩影吗?她在越剧中演绎的每一曲,每一个动作,都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那越剧著名曲目《东山》,她的表演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她的故事,又该如何继续发展下去?
1928年,初露头角的施银花卸妆嫁人了。这年她十八岁,做了绍兴昌安门外孙端镇孙绥占的妻子。一个“戏子”嫁给富足人家为妻,到底是福非福,谁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倒是很清楚的:孙绥占没有为这桩婚姻大肆铺张,给人留下了一个并非“明媒正娶”的印象。
就从施银花婚后的第二年起,女子越剧出现了一个盛大发展的好势头。在嵊县,如雨后春笋般地一下冒出了“新新凤舞台”、“群英凤舞台”、“高升舞台”、“镜花舞台”、“霓裳仙云社”等近十幅女子科班。施银花的同科姐妹赵瑞花、屠杏花、沈兴妹、马秋霞、施根妹、俞菊英等,被各个女子科班竞相邀请作“客师”,她们的演出,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1932年冬,当赵瑞花和魏素云共组“瑞云舞台”,产生了越剧史上第一个姐妹班时,她们所展现出的艺术才华和坚韧精神,不仅震撼了一代,也激励着另一种可能——女艺人的自主与独立。
然而,对于二十二岁的大美女来说,这份成功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挣扎。她想做一个好妻子,但又渴望回到自己的世界去追求梦想。最终,她不得不面对选择:家庭还是事业?这个问题,就像一道无法避免的问题,无声地困扰着她的内心世界。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矛盾终于爆发成了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她不得不寻求社会支持,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她站在法庭上,用自己的声音讲述真实的事实,却遭到了丈夫的一系列否认与反驳。
尽管如此,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她最终找到了前行之路,即使是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艺术追求。直至1948年的某一天,当她领衔到舟山演出时,再次决定息艺闲居,与王金宝结成幸福生活,从而结束了一段传奇似的生命篇章。而这一切,都被视为她东山再起的一个转折点,是她生活中的又一次丰富多彩的情感与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