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3年的5月,嵊县的施家岙村里,有一位名叫陈明辉的人开办了一所女子文戏科班。这所科班由一个在上海经商的嵊县人王金水出资,男班艺人的金荣水担任教师。由于这是首次举办这样的女子文戏科班,所以尽管提供膳宿和毕业时发给学生一些奖励,但招生依然很困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才收到了20多名年龄介于11至14岁之间的女孩。
这所科班规定学员要学习三年,并且在学期间不能离校。金荣水和任阿求成为他们的教练。在这里,他们采用了男班艺人的“赋子”教学方法,再根据角色的不同,让学生们分组背诵单独的小片段,比如《拣茶叶》、《绣荷包》、《卖夏布》等小戏,以及大戏《双珠凤》。三个月后,这些女孩在本地的一个演出场地上首次登台表演了《双珠凤》,各个角色分别由施银花、屠杏花、马秋霞、俞菊英饰演。
随后,这些女孩还学习了其他剧目,如《四香缘》、《龙凤锁》、《玉连环》以及《养媳妇归娘家》等。当年底,王金水和金荣水带着这些学员去了上海,以“绍兴髦儿戏”为名,在升平歌舞台上表演。但是,由于初来乍到,与鼎盛时期的男班相比,他们技艺尚浅,只能短暂地在舞台上活跃,最终转移到小茶楼进行表演。
为了改善局面,这所科班请来了京城的一位老师王和千教授武术。但即使这样,也只能维持三个月,就不得不返回嵊县。此后,这些女孩子又流向了嘉兴、绍兴、余姚、慈溪、东阳以及天台等地进行表演。当时,由于社会对女性参与表演艺术有着负面的看法,她们常常遭遇禁演甚至被捕,因此生存非常艰苦,即便如此也还是不断亏损。
直到1925年,全体师生都把这所科班转卖给了一位崇仁人裘光贤。这段时间内,对她们来说每一次表演都是充满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