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冬晴浙江越剧小百花十姐妹中的风姿玉立之女

郑冬晴,1988年出生,是杭州越剧团的一名优秀演员。她从12岁开始学戏,这是老师精挑细选的文艺青少年。当时她对越剧一无所知,连她的父母也不例外。母亲只是指了指电视说:“看,那就是唱戏的样子。”于是,郑冬晴来到了省级艺术学院学习表演。

入校初期分配角色时,老师要求学生们表演一段歌曲。郑冬晴当时只会唱儿童歌曲,便唱了一首欢快的小调,被分配到花旦组。在第一堂课结束后,有40名同学哭了,因为只有压腿练习就让大家受不了,小生组的哭声尤为响亮,因为老师是一位男性,对他们的要求格外严苛。课后,一些人开始打包准备回家。但是郑冬晴并没有觉得特别痛苦,她只要能在花旦部分唱下去,就这样坚持下来。她唯一一次流泪是在练功中因受伤而折断手骨,用绷带缠住之后,便忍不住落泪。

经过五年的努力学习,她18岁便被分配到了杭州越剧团,从此成为了职业越剧演员。作为职业演员,他们除了参加公众表演,还要在排练室里不断排练和提升自己的表现技巧。对于郑冬晴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将情感与声音完美融合,而不是单纯地高声喊叫或仅仅是大声歌唱。在她看来,进行戏剧表演更像是一种独特形式的音乐朗诵,每次上台都有着不同的体验,无论重复多遍,都能够发现新的细节和感动。

这位年轻女孩经常跟随她的团队去乡村巡回 演出,最频繁的是前往温岭,那里的观众热爱观看京剧。她们通常在庙会场边搭建舞台,小镇上的人们四处都是,在她们化妆、穿着传统服饰走过小镇的时候,也常常引起围观。5天内9场连续表演,对于这些艺术家来说吃饭的地方就在庙里,当地居民也会送上一些食物作为礼物。

尽管如此,近90后的她也有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手,与她的专业领域无关,只是一个时代最热门的人物。那时候去KTV也一定会点播自己喜欢的情歌有人比她更加痴迷,不愿意即兴尝试新曲,而认为用他们精通的小生或花旦形象模仿流行歌曲有些不协调。而有一些人甚至还能游泳时采用兰花指的手势做作态度展示。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她从未深思过是否要将自己的道路延伸至更高的地步,即使团队中有许多声望卓著的大师前辈,但到了她的这一代,更重要的是顺其自然。她很少考虑什么时候才能扮定下主角,因为那似乎是个可以等到四十岁以后再考虑的事情。而距离那个年龄还有漫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下去,也许每一次站在舞台上的《白蛇传》都会让眼角泛红光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喜涌动。这份情感,就像那些被永远保存好的记忆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触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声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