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郑冬晴,1988年出生,是杭州越剧团的一名优秀演员。我的戏路从12岁开始,当时我对越剧一无所知,就连我的父母也不了解这个艺术形式。母亲指了指电视说:“看,这就是唱戏的样子。”因此,我进省艺校学习戏曲。
刚进入学校分角色时,老师让我们表演一段歌曲。我当时只会唱儿童歌曲,所以我高声地唱了一首欢快的歌,并被分到了花旦组。在第一堂课结束后,有40个同学都哭了,因为练习的压力实在太大。尤其是小生组,他们因为老师是男性而受到更严格的要求,一些人在课后就开始打包准备回家。我唯一一次哭泣是在练功时受伤折断手骨,被绷带固定,不禁落泪。
五年的学习之后,我18岁被选入杭州越剧团成为职业演员。一个职业越剧演员除了在舞台上表演,还需要在练功房里不断排练,以提升声情并茂和情感表达。我解释说,与单纯的唱歌不同,越剧融合了大量的表演元素。在训练中,我们被要求大声喊叫“爸爸”、“妈妈”,以抒发情感。真正上台放手表演,更像是用声音来讲故事,每次排练都会有新的发现。
这天采访中,我还特意穿着《白蛇传》中的服装和水袖,为即将到来的表演做准备,即便如此,在转几个弯之后眼角也已经泛红。
作为专业艺术家的身份,我经常随团下乡巡回展览,最常去的是温岭,那里的观众热爱听戏。我们的舞台通常搭建在庙会旁边,小镇里的人们四处忙碌,而我们这样的艺术家偶尔带着妆容走动,也常引起围观。一周内有9场连续的公益活动,我们吃住都在庙里,当地居民也会送上一些食物作为礼物。
尽管身为90后的女孩,我也有自己的音乐喜好,那与我的专业技能无关,只是喜欢流行音乐。当我去KTV的时候,也一定会点播自己最爱的情侣节目。而有些人甚至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即使坐在KTV里,也不会尝试任何新歌;他们认为使用兰花指的手势才是正确之举。
至于是否要深入发展自己的艺海生涯,或许顺其自然也是个不错选择。在这个时代,与许多有声望前辈相比,我们这一代可能更加注重享受生活。但对于主角之位来说,那或许是我未来的梦想,但至少目前,它似乎是一个四十岁以后才能考虑的事情。而距离那个年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等待着我,每一次再次扮演《白蛇传》,眼角就会不自觉地泛起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