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尹瑞芳,宁波戏迷都知道她是越剧尹派艺术的传承者之一,但对于尹桂芳,知道的戏迷就不多了,她是越剧界的一位杰出人物,是宁波象山人,是最得尹桂芳真传的。昨天下午,纪念尹桂芳先生诞辰100周年、尹瑞芳先生诞辰90周年演唱会在宁波大剧院举行,尹瑞芳的学生、著名越剧老生演员董柯娣等纷纷上台,以当年所学的一段段唱腔,向老师致敬。 据介绍,尹瑞芳原名干掌珠,从13岁时开始拜师学习于已誉满上海滩的越剧大家——尹桂芳,并改名为现在我们熟知的“小生”之称——尋瑞方,由此开启了她的舞台生涯。从1942年拜师学艺直到2011年12月去世,依然跟随着自己的师父时间最长,也是被公认扮相和唱腔最像师父的人物。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常常听到关于这些古典艺术家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铸就了一片文化海洋。而今天,我们有幸再次聆听这些传奇的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份文化遗产。在这样的场合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感受到了那些前辈们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美好事业坚持到底的情怀。
根据费继军讲述,他的小妈(指的是他母亲)与老师之间关系十分亲切,以至于把老师叫作“娘”。他回忆说,小妈最初是在一家由师父创建的大型越剧团里担任配角,那时候团里的氛围非常好,每每表演完毕后,不管是否成功,都会先抱抱孩子,再逗逗孩子,然后才卸去妆容。这份温馨让人难以忘怀。
1959年,当时支持福建创办福建版同一团体时,小妈毅然放弃了城市生活,与其师前往福建继续追求艺术梦想。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还曾经数次借调回象山,为观众带来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宝玉与黛玉》等经典作品。她选择回到象山,在当地建立文艺小班,对新一代青年演员进行培养,用实际行动传递知识和技艺,这些都是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1980年代,小妈还参与了多部重要作品,如《冤雪龙泉井》、《七娘救夫》,其中,《七娘救夫》的本子甚至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做。此外,她也曾主演过许多其他大戏,其中包括一些现代编排作品。
昨天晚上的活动上,有董柯娣、任志莲、励琴、肖亚萍、施伊君,以及当年的象山文艺小班成员们共同表演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情景节目。当年的搭档陈梅芳今年77岁,还在舞台上跳起舞,一曲接一曲地惊艳全场,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对往昔岁月回忆及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