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欣赏沪苏浙闽12团32台35场2015上海嘉年华盛宴

昨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烟雨青瓷》在上海越剧院的逸夫舞台上落幕,这标志着2015年上海越剧嘉年华的隆重开幕。为了庆祝上海越剧院60周年成立,沪苏浙闽12个剧团共推出了32个精彩表演,共计35场盛大演出,这是近几年来参演数量最多、阵容最为豪华的一次越剧盛会,也凸显了上海作为“戏码头”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事,更是国有院团与民营企业联合举办的一个创新尝试。

对于这个规模巨大的活动,业内人士对是否能在一个月内销售3万余张同一类型票房持有所疑虑。但嘉年华策划人许霈霖表示,从商业风险角度考虑,市场容量决定了产品数量,但文化产业并不完全是商业范畴,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市场来扩展观众基础。实际上,这次大规模的演出并没有造成预期中的票房竞争,而恰恰形成了一种规模效应。

作为发源于上海的传统艺术形式,越剧曾经在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十几个越剧团在此同时进行表演,为后来的流派和艺术家们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每当这类盛况再现,便让许多戏曲爱好者怀念往昔。此次嘉年华不仅证明了上海“戏码头”的重要地位,也促进了戏曲院团在该市打响名声,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商演报价能力。

绍兴小百花越劇團自成立之初便明确其目标是在上海市场站稳脚跟,即便面临起步阶段极其艰难的情况,她们依然坚持每年的来沪巡回,并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在此次嘉年华中,她们领衔主角成为了热门票务保证。而杭州越劇院尽管初到沪方未盈利,但并未气馁,他们连续4年的集体努力,最终实现盈余。此次嘉年華中,他们也获得热烈欢迎。

由于这项活动采用一种独特模式:由主办方与民营公司共同承担场租成本,与演出单位分享收入,大部分成本将由票房支付,因此它能够以较低的启动资金完成。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包销关系,让各方共同承担风险,使得创作更注重市场需求,而选择更加适合自身定位和可行性的作品和艺人。此外,它还促使各方面参与者的积极性得到释放,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

福建芳华 越劇團團長黄國慶坦言,全團從福建到上海路途費用高達六七萬元,不確保銷售額時,他們必須自己承擔運營風險。他們對於這種市場運作方式感到安心,並且因為成功而決定增加更多場次。他認為,這正是市場力量與藝術魅力的體現,用戶願意為真正優質的舞台表現付款。

温州 越劇團副團長郑文东则认为这样的分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于所有参与者都是一个考验。如果一家机构拥有足够实力去面对市场,那么它既可以从经济上获益,又能最大化利用资源。而整个节目期间,一系列社区公益活动不断进行,以文化服务和主动接触相结合,为节目增添新的亮点,并且吸引更多观众参加这些公益售票活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