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烟雨青瓷》在上海越剧院的逸夫舞台上落幕,这标志着2015年上海越剧嘉年华的启动。为了庆祝上海越剧院60周年纪念,这次嘉年华汇聚了沪苏浙闽12个剧团,共32台剧目,35场演出。这不仅是近几年的规模最大的越剧盛会,也凸显了上海作为“戏码头”的重要地位。
《牡丹亭》、《孔雀东南飞》、《玉蜻蜓》、《春琴传》等经典戏曲作品一并亮相,让许多戏迷纷纷奔走传播消息。但业内人士对市场是否能够消化这么多相同类型的演出票务表示担忧。嘉年华策划人许霈霖则认为,从商业风险角度考虑,市场容量决定产品数量,但文化产业并不完全是商业活动,有时需要通过大型活动来扩展市场容量。实际上,这次大规模的演出并没有造成预期中的票房竞争,而是产生了规模效应。
作为中国发源地之一的上海,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曾经有过十几个越劇團同时在此演出,这段历史让众多流派与艺术大家成长起来,如今人们仍怀念这段辉煌时光。上海越劇院院长李莉指出,只有不断进行表演、磨练艺人、培养观众,才能保持和发展越劇艺术。而去年嘉年华成功举办后,以11台大戏吸引全国观众,此次以《甄嬛》的20场驻场演出再获好评,再次证明了“戲碼頭”的重要性。此外,为提升商演报价,上述各家机构都能提高报价两成。
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成立初期就定下要在上海站稳脚跟,并且经过努力,一路建立起忠实粉丝群体。在此背景下,她们领衔主持的一些作品自然成为热门票品。此外,由于北京杭州 越劇院连续4年的集体进军 上海 市场,他们也逐渐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实现盈余。此次嘉年华中,他们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对于节省成本的问题,不同于以往单方面承担运营成本和风险,此次由民营公司与公立机构共同承担成本,与参与表演团队分享收入,大部分费用将来自售出的门票收入。这一模式打破常规,将责任分散给所有相关方,使得每个参与者更加注重创作适合市场需求的事宜,以及挑选那些能够带来高销售额的人物为主要角色。而对于待遇较低或未知的小型表演组合来说,即使他们面临更大的运营风险,但这一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和资源水平来制定策略。
福建芳华 越劇團团长黄国庆表示,全團从福建到 Shanghai 的旅程需投入六七万元人民币,同时由于无保底资金,他們必须精打细算。不过,由於市場運營與規範管理給他們帶來信心,他們獲得最高分成率。他們決定增加一些場次,因為觀眾對真正優質舞台藝術產品愿意付费购买,這正是市場力量,也反映了 越劇藝術魅力所在。
除了这些,更有助于展示各方积极性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减少风险的一个创新点:当某些部门或个人因为缺乏信息而错失良机时,可以通过社区文化中心组织购买门票,还可以由政府补贴,比如10元/15元公益票销售,每卖出去一个便能维持秩序并保证公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发生排挤现象,而是在宣传海报前排列队等候购票的情况变得普遍,从最初5场增至8场,最终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成功案例。这充分证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如果拥有有效的手段去推广,就一定能找到它原有的美好情感和深厚基础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