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80后教师冯磊,江苏大学几乎无人不晓。这位在大学生中矢志推广传统戏曲文化的年轻教师,从最初的不被人理解,到成为校园颇有名气的“越剧哥”,走过不同寻常的四年。满腔热情唱越剧出生在山城重庆的冯磊,小的时候只是在电视节目中接触过戏曲。本科在四川大学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他,和表演系的同学住在一栋宿舍,逐渐走进戏剧的世界。2005年来到江苏大学工作时,冯磊对戏曲的认知和表演水平与同龄人已经不在一个层次。由于川渝方言和吴越方言发音有近似之处,来到江苏大学后,冯磊满腔热情唱起了越剧,他学尹派小生。
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认识了江苏大学2004级学生票友周锐。周锐从小受爷爷影响,对京剧很感兴趣,并曾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青年组一等奖。但周锐只有一个,而冯磊决心要将这种艺术推广给更多年轻人。他完善自身并开始校园内外推广戏曲文化。当初很多年轻人对这种贴着老年文化标签的小说、音乐、舞蹈毫无兴趣,这让刚开始时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当他拿着道具走动于校园时,一些师生纷纷投向他的好奇目光。
之后,与兄弟院校交流后,他产生了开设《戏曲鉴赏》选修课想法。在考虑自己非科班出身的问题上,他决定先加强理论水平,为此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在硕士论文《中国戏曲德育功能研究》顺利通过答辩后,又陆续发表多篇关于国粹培养策略研究文章,为开课奠定坚实基础。此前2010底,《高校》取得成功打通了开课第一关。而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让课程充满活力,冯磊经常去南京观摩演出,与专业演员交流学习。
如今,《戲曲鉴賞》選修課已列入江蘇大學學生成果教育中心教案计划,有三位授課老師齐备,将於今年九月與學弟妹們見面。“開課授徒”受到熱烈歡迎2010年的研究生文藝晚會時,他首次以個人身份登台與本校研究生王彥靜合作表現了一段越劇《十八相送》,獲得廣泛好評後來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戲曲文化塑造許多形象,如許仙、賈寶玉、周瑜、小沙漠王子等,並根據越劇改編了一首歌為學校慶祝110周年献禮隨著知名度提升,不僅參與學院活動,也被請至各大場合進行獨立或聯合表演,以此方式發掘並培養幾個對戲曲感興趣學生的才華曹冬、鮑琪等都從這裡開始他們的事業路程而對於現在幾個學生的進步感到欣慰說:“我是一名講台上的傳播者,而不是舞台上的藝術家,我們都致力於國粹弘揚。”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讲台上,都有人为我们带来美好的国粹艺术。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这些宝贵的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