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初中时期,我对越剧版的《红楼梦》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我不仅花高价买下了唱词,还努力寻找机会向演员学习。虽然当时我的唱腔还很肤浅,但我却能背诵《红楼梦》的许多名段。年轻时的我天真无邪,以林黛玉为偶像,而王文鹃就是林黛玉在我心中的形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唱功上的限制。在一次偶然间,我遇到了徐丽仙老师,她的一曲《黛玉葬花》让我深受感动,尽管我的表达方式总是“歪歪扭扭”。后来,在不断地研究和练习之后,我才逐渐明白了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黛玉葬花》是一首由曹雪芹创作的咏花诗,被改编成评弹,更显其艺术价值。这首歌曲通过对花落叶凋、生与死、爱与恨等主题的描绘,展现出林黛玉独特的心理状态和悲剧命运。她用一句“今朝花落侬收葬,它年葬侬知谁人”,表达了自己缺乏知音、孤独无伴的心情。而另一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侵”,则反映了她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一种哀愤之情。“质本洁来还洁去,免叫漂泊堕泥尘”则是她坚持独立,不愿被世俗沾染的心理状态。
通过细致地分析这首歌曲,可以感受到作者如何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中,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吸引力。我再次聆听徐老师那优美的声音,却发现她的声音似乎比实际年龄更为苍老。这让我开始思考,这是否因为徐老师在创作此曲时已经有一定的年纪,并身患疾病?或许我们并不是要模仿她的苍老,而是要继承她的艺术魅力。尽管我至今仍未能够完美演绎这首经典,但至少我明白了林黛玉真正的年龄——十四五岁,这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触目惊心。